宰相邀皇帝来家里喝酒,皇帝走到一半,忽然下旨:满门抄斩
胡惟庸在府里摆好“麒麟祥云”的檀木屏风,热酒滚了三遍,羊羔脆皮噼啪作响。他派小厮去请朱元璋,说城西井口清晨冒出五彩云气,祥瑞不可独享,请陛下移驾共赏。朱元璋笑着答应,却在半道突然翻脸,一句“满门抄斩”把宰相一家连锅端。三万人头落地,史书留下四字:胡惟庸谋反。
胡惟庸在府里摆好“麒麟祥云”的檀木屏风,热酒滚了三遍,羊羔脆皮噼啪作响。他派小厮去请朱元璋,说城西井口清晨冒出五彩云气,祥瑞不可独享,请陛下移驾共赏。朱元璋笑着答应,却在半道突然翻脸,一句“满门抄斩”把宰相一家连锅端。三万人头落地,史书留下四字:胡惟庸谋反。
当胡惟庸站在紫禁城最高的白玉阶上时,他知道自己已站在权力的最顶端——大明朝廷最后一位宰相。
上一期我们讲到朱元璋完成北伐,建立了大明朝,当上皇帝不代表朱元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接下来我们将用三期内容讲一讲明朝开国第一大案。
当朱元璋的屠刀落下时,他以一个“字”为赌注,赢了君王一局,却输掉了自己的命。
刘邦老说他输输输,项羽赢赢赢,结果就是刘邦的地盘越打越大,正面和项羽对抗的一直都是刘邦
因为朱元璋的老农思维,若把大明朝比作一个大农场,百姓在他老朱眼里是他养的“牛马”,那些大臣、将军在他眼里是管理牛马的“牧犬”,只有自己的子孙后代才是自己人,所以他的儿子们惹点事也无所谓,毕竟是自家人,但若大臣胆敢贪污,那在老朱眼中就是自己养的“牧犬”居然还敢咬
“咱知道,弟兄们跟着咱打天下,九死一生,家里头都攒了些家当。”
深夜的坤宁宫里,马皇后一把按住朱元璋即将落笔的朱砂御批,烛火映着她苍白而愤怒的脸。她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:“陛下!胡惟庸案三万颗人头,蓝玉案一万五千条性命,还不够吗?这天下,快被您杀得没人了!”
要聊这事,得先弄明白丞相是干啥的。古代皇帝管天下,不可能啥都自己干,丞相就是帮他处理政务的大管家,权力相当大。胡惟庸从洪武六年当上右丞相,后来又升左丞相,手里的权越来越重,渐渐就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。
他盯着御案上那只倒扣的青瓷碗,碗不大,釉色温润,却像一座五行山,沉甸甸地压住了自己的天灵盖,压住了自己的命数,甚至压住了整个金陵城未来的气运。
七十七岁的开国第一功臣颤巍巍踏上凳子,将绳圈套上脖颈,目光扫过满堂子孙,最后停留在那块被摔在地上的金色铁券——上面刻着“免二死”的御笔朱批。
他盯着那张纸看了好一会儿,然后只是轻轻说了一句:“汤和这人,还真是个聪明人。”身边的宦官听了,不敢吭声。
要说中国古代史中哪一个王朝最为繁荣昌盛,那一定是唐朝,但要说哪一段历史最耐人寻味,那大明朝真是当仁不让。而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,无论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民间故事,还是那些有关于他逐鹿天下的史实,都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存在。
我不是饱读诗书的人,只是对历史上的名人比较感兴趣,平时没事经常找些历史上的名人传记来读读,一来打发时光,二来也可以为跟朋友、同学闲聊的时候有谈资,历史的名人千千万,从谁开始说呢?一直也没有头绪,只是依稀记得,小时候偶然一次有机会去我老家高安的大观楼去参观,里面